首页>南园小学>校务公开>课程处>科研培训科研培训

三轮“发表”实验促学生自主写作

2012-06-07  

三轮“发表”实验促学生自主写作

                                        深圳市福田区南园小学   王蓉蓉

基础教育课改注重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创新教育时代要求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精神。传统作文教学一直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出题学生写,教师批改学生看,教师讲评学生听,忽视了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及写作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不会写、害怕写,作文陷入模式化、标准化的僵局。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的引领下,我展开了以“发表”促进小学生自主写作的教学实践研究。

传统意义上,发表就是把文章通过报纸、书刊等形式公诸于众,这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大、机会少。发表式作文教学就是要降低发表的难度、拓宽发表的渠道、增加发表的机会,从刺激学生的写作外部动因到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从而激发出强烈的内部动机。小学生的表现欲很强,让其发表就意味着认可、激励和成功。实验第一阶段我班分成八个作文小分队,由正、副编辑领头,扩大发表的范围,利用班级广播站、作品展示栏、优秀作文集、校园文学社等多种形式,从班级到学校到校外多层级地激发学生的竞争心和表现欲,大面积地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体验更强烈的成功快乐。

为了学生能够扩大交流,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文章,以评促写第二轮实验我重点对班级作文博客这种新的发表形式进行研究。在这个现代化的平台上,学生的作文都能展示出来,可以在老师、同学,甚至家长、其他博客浏览者之间广泛交流、共同评价、反复修改,教师也从之前批改作文的繁重、低效的工作中解放出来。通过评比积分活动,我们评出了“本周佳作”、“希望之星”、“作文小能手”、“班级大作家”、“小评论家”、“最佳编辑”等。每周,轮值编辑利用博客上“杂志”的功能将优秀的作文、评论汇编成集,他们还颇有创意地设计开卷语、结束语,选取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旋律做背景来美化作品。每月一次的“作文排行榜”更是激发学生不断地向上攀登,相互竞争、自我超越。

作文教学中发表只是一种诱因,旨在诱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创作冲动,在此基础上,怎样指导学生获取写作知识、形成写作技能呢?我认为应该将课外发表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课堂上的作文研讨和作文讲评,帮助学生更多地关注发表出来的作品,学会鉴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促进文章的发表。第三阶段的实验中我通过课堂上的作品展示、交流、分析、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打造了作文评价的互动平台,学生在互动中交流赏析,拓宽写作视野,在赞赏与批评中学会分析思考,懂得取长补短,学生变我想写为我会写,文章由量变到质变。

作文研讨课的开展改变了传统作文教学中“一人写一人看”的教学局面。交流的主题有“健康文风的形成”、“修改文章的方法”等,形式有“作者、读者交流会”、“写作心得交流会”等。我还经常选择多篇发表了的作文,教学时把阅读同一作品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交流阅读体验,在交流中体验写作要旨、书写感悟。教师指导学生做好讨论结果的记录与整理,再由小组负责人向全班汇报。讨论课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的写作实际,形成于教师的巧妙点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意识,又激励他们的写作的??情与发表的渴望。

各组编辑也在以往教师作文讲评方式的示范下,把握住讲评的基本原则,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更丰富的形式、更贴近同学的语言分析本组的代表作品。从篇数到质量,从整体到个人,从优点到不足,总结得详细、到位。编辑主讲、教师补充、同学各抒己见、小作者谈自己的创作想法及对大家所提意见的看法,这样的作文讲评创造了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和谐的气氛,学生感到写作是一项生动活泼和自我需要的活动。

在我班的发表式作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写作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写作内容变单调为丰富、评价方式变单一为多元、修改方式变复杂为简便。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积累创作素材、掌握写作技巧、扩大阅读范围等,充分尊重学生写作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