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鼓不用重锤敲
读了学校发的两篇文章,通俗易懂,第一篇是小学生课本,怕自己的读后感不能与小学生的媲美,所以选了第二篇发表一点感悟。
我不赞成文中父亲的做法。理由是响鼓不用重锤敲。
响鼓不用重锤敲是我们湖南邵阳的乡村俚语,意思是如果鼓质量很好的话,轻轻地碰一下就能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如果鼓的质量不好的话,就算你拼命敲,哪怕把鼓敲破,也发不出很大的声音。教育其实也是一个道理。好的孩子,自尊心强,轻轻地点拨一下,触碰一下,就能触碰到他的心灵,就能拨动他的心弦,引起震荡,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相反有些孩子,说破嘴皮,动尽脑筋,你的一切教育手腕都如同清风拂过,到不到效果,或者收效甚微。
再说响鼓是不能用重锤的,因为重了就敲破了,不但达不到效果,反而再也没有声音了。教育孩子也一样,不要敲太重了,点到即止,他认识到就可以了,然后给他时间消化,之后才能看得到效果。对待自尊心强,聪明的孩子,千万要注意这一点,别唠叨,别过分,如果过头的话,对聪明自尊心强的人来说反而有反面地刺激作用,这就是“过犹不及”。上午看到一则故事,说著名的马克吐温参加一个慈善捐款会,听了半个小时的时候,他准备捐助100块,听了一个小时,他准备捐助50块,再听一小时他准备捐0块,结束时,他从盘子里边拿走了两块。这就是重锤敲响鼓的作用!
文中的孩子应该是个好孩子。迟到了他内疚,然后撒谎,这都是因为他知道这个严厉的父亲肯定会怪罪于他。当谎言被戳穿以后,他很快就认错了,他也恳求父亲不要走,恳求父亲的原谅,说明他真不是个坏孩子,对待他用不着再过分了。但是父亲却用自残的形式来惩罚自己惩罚孩子,如果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了怎么办?教育的目的难道是让一个孩子难过一辈子以至于留下阴影么?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逼孩子走上逆反道路么?如果是个坏孩子,他也许会说“你爱走,随便,拉倒”,说实话,就算是好孩子,这样一句话脱口而出也纯属正常。若真有这种结局,把自己逼到尴尬境地的父亲啊,难道你的教育不失败么?
而且我还想说这个父亲几句。也许正是他的这种不依不饶,孩子才会说假话,如果他是一个不过分的父亲,那么他的儿子至于要为两个小时的贪玩撒谎么?
过犹不及,什么东西都不能太满,满了就溢了,做事情要留有余地,给对方机会,也是给自机会。我的性格也是那种得理不饶人的类型,从这个父亲的身上,我找得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在以后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对待响鼓尽量不用重锤,做一个智慧的家长,有爱心的老师,而不是一个纳粹的卫道士。
邓熳华